联系人:张生
咨询热线:020-444-8868
传真:+86-167-4999
手机:+86-167-4999
邮箱:leyutiyu@pernillemphoto.com
地址:广东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工业区
在线咨询乐鱼体育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空调的“命”是格力“给”的在刚过去不久的“520”、“521”周末,许多广东的小伙伴有没有感受到爱情的火热不好说,但一定感受到了广东天气的火热。
35℃几乎天天见,不少网友表示体感在38℃+。这一波高温桑拿直接将“广东人没有空调能活下去吗”送上了热搜。
“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在感谢“空调之父”威利斯·开利的同时,我们应当也要感谢那些不断改进工艺和创新技术,将制造和使用成本“打下来”,让空调得以走进千家万户的国产企业。
一台空调的生产制造会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工艺,但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压缩机,其重要性类似于的心脏、汽车的发动机。
简单来讲,压缩机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电机带动活塞进行压缩后,向外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随后,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中放热,又在蒸发器中吸热,从而达到带走空气热量的目的。可以说,压缩机的优劣,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空调的效果和寿命。
而在三十年前,中国空调市场启蒙于外资企业,且不说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供应生产,就连最基本的生产线设备,也都从国外引进。当时国内最大的空调厂年产量也就几十万台,技术更是与松下、西门子等品牌有较大差距。
具体到压缩机这一核心部件来看,早期外资产品领先于国产的点主要在于机体铸件的材质、运动部件的材质、生产设备的导致的加工精度差距以及产品的一致性。
这些因素的综合叠加,使得当时的外资产品在使用寿命、机械噪音及能效比上都远远优于国产产品。无论是国内的空调市场还是制冷压缩机市场,基本上是外资品牌独大,尤其是在一些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应用领域,很难见到国产机的身影。
当然,这也不是空调或压缩机市场独有的困境,当时国内的很多行业都处于“百废待兴”、技术“卡脖子”的境况。
于是,国家在著名的“110号文件”(《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中首次提到了“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指出只有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作设计、合作制造若干套重点建设项目的技术装备”,中国才能“把最核心的关键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
自此,波澜壮阔的国产替代大戏上演。国产压缩机在材质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体系、设计水平等方面不断追赶,既要替代外资产品,又要避免掉进低价替代的陷阱。
只不过,在当时的“国产化”模式下,产品概念、总体设计都是引进的,中国企业只是按照这些概念和设计把产品尽可能多地复制出来,即便涉及到了核心技术,往往也会受到技术转让方的控制。
与一些常规制冷产品相比,压缩机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有较高的研发门槛,需要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
因此,中国企业要想在空调或压缩机市场赶超外资品牌,既要有敢于从0到1自主研发的魄力,也要有能持续投入、不断突破的实力。如果只是停留在从市场上采购几台外资空调回来,拆机揣摩然后复制,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30年来,中国制造业爬坡过坎,仅在空调市场就涌现过数不清的国产品牌。春兰、华宝、东宝、宝花、格力、海尔、美的......尽管市场的每一段辉煌都离不开入局者的付出,但市场只会记住当下的成功者。
而在这场时代的大考中,格力有些特别,既是陪伴国内空调市场一路走来的“老大哥”,也是为不断整个行业注入活力的“新生代”。
从一个年产量不足2万台、净资产不足千万元的空调小厂乐鱼官网入口网页版,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年销售额超2000亿元的全球型工业集团,格力并不是什么“天资聪颖”的企业,能仿佛未卜先知般洞察市场脉搏,精准地吃到技术和市场的红利。相反的,每一次发展、变革的背后都源于“知耻而后勇”。
比如,在1995年,有家意大利的宾馆安装了30多套格力空调,用了不到三个月,空调室外机机壳上就开始出现小小的锈蚀点。意大利老板以质量不过关为由,提出将这批空调全部退货。后续调查才得知,原来是宾馆临近海边,湿度大盐份高,冷轧板才因此生锈。
这次退货的遭遇让格力对质量有了重新认识,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格力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将冷轧板改成镀锌板,并对镀锌板进行喷涂,尽管这一举措让其每年增加了7000多万元的成本。
这还不算完。格力还出台了“总经理12条禁令”乐鱼官网入口网页版,确立从上至下的质量制度。并且精选了200多名职工,在行业内率先成立了筛选分厂乐鱼官网入口网页版,引进或自制了一大批检测设备,对进入装配前的所有配件逐个检测,合格的才允许上装配线。
自此,格力不断完善和升级质量管理模式,质量和服务成为格力最亮眼的招牌,而格力也一举打破了当时国产空调“低质低价”的标签。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顾客满意度测评中心测评数据显示,格力顾客满意度、忠诚度连年保持行业第一。
再比如,发展初期,很多技术都牢牢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上,格力电器也曾希望通过购买海外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在2001年的一次中标中,格力高管团队到日本三菱洽谈有关中央空调的技术转让,却遭到了对方的严词拒绝。“没有技术,就直不起腰来”,这是格力团队当时的最深的感受。于是,回国后,格力立即组织技术攻关小组,仅凭一套从日本带回来的样机和产品说明书,就开始攻关变频多联技术。
2002年底,中国第一台数码多联式中央空调在格力诞生,标志着中国企业打破了日本对多联式中央空调核心技术的垄断。但打破技术垄断只是一个开始,要想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就得有自己的创新技术。
或许是憋着一口气,格力将“好空调,格力造”的广告语变成了“掌握核心科技”的品牌口号,并在空调的核心部件压缩机上发起了“猛攻”:
l2005年,格力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离心式压缩机诞生,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自此掌握离心式压缩机核心技术;
l2012年,格力全球首台高速大功率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压缩机问世,引发全球离心机技术变革,开创了永磁同步变频新时代;
l2016年,格力核电专用离心式压缩机面世,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助力我国核电站重大装备自主化。
l2019 年,格力成功研制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气悬浮离心压缩机及机组,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格力中央空调进入“气悬浮”时代;
截止目前,格力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超1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5.7万件,并拥有三缸双级变容积比压缩机、高效磁阻变频涡旋压缩机、高效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压缩机、磁悬浮离心压缩机、气悬浮离心压缩机等39项国际领先技术。其中,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已成功应用于人民大会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第三代核电站,是国家超级工程的首选。
可以说,凭借着一股“知耻而后勇”的决心和毅力,格力用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技术,改写了国内外空调产业的格局,在全球舞台上擦亮了“中国制造”的招牌,也为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搭建起了桥梁。
空调、冰箱等制冷产品需求随着人们的消费升级在逐年递增,压缩机作为制冷产品的核心部件,其整体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制冷压缩机行业发展策略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制冷设备用压缩机表观需求量在逐渐增加:2020年,中国制冷设备用压缩机表观需求量为34673万台;2021年,中国制冷设备用压缩机表观需求量为38729万台。
但在双碳目标之下,高耗能压缩机的大规模需求为碳排放带来了极大压力。过去的压缩机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前绿色发展的需要,建立新的国际标准以引导压缩机技术创新、实现制冷产品的节能减排已势在必行。
早在去年9月,格力电器提出的两项压缩机国际标准——《ISO/NP 18501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和《ISO/NP 18483离心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经过德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18个国家高票通过立项,实现了我国在制冷压缩机领域首次成功立项国际标准。
据了解,这两项标准将为容积式制冷压缩机、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能效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推动全球行业制冷压缩机向绿色低碳转型。
在几天前,ISO/TC 86/SC 4制冷压缩机分委会召开的第十二届全体大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作为分委会主席参与本次会议并在会上进行发言。要知道,ISO/TC 86/SC 4是制定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的最权威国际组织,而董明珠则是行业内首位担任并成功连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冷压缩机实验和评定分委会主席的企业家。
近些年,格力之所以在制定国际标准中如此积极,是因为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新场景、新需求层出不穷,世界已进入由标准来规范、制约市场的时代。
以往,国际标准是全球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为新时代标准化的事业发展提供了遵循依据。如今,在合作发展之外,国际标准也同样可以作为武器来对他国的产品和技术走向国际市场形成掣肘。
例如美国在通信设备和服务领域,出台了针对中国企业几乎无法符合的技术标准;欧盟针对谷歌、脸书等公司,也出台了著名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以此来制约美国网络巨头......国际标准不再只是技术问题,也事关全局的战略,因此成为各国博弈焦点。
基于此,格力开始积极在国际标准会议中发声,让更多国际标准融入“中国智慧”。截止目前,格力已累计主导或参与重要国际国外标准50项、行业标准100多项。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单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以科技领先创造动力,助力行业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7年前,在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董明珠宣布,格力要从专业化的空调企业转变为多元化的全球型工业集团。也是从那时开始,格力将“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视为企业目标。
眼下,格力在全球竞技中逐步走向高位,既彰显了其在标准制定领域的创新性和领导力,也有利于提振中国制造业信心,为中国企业登上世界舞台增添了话语权。